解碼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看這一場就夠了!
2023年1月6日,由新華社瞭望智庫主辦的“第七屆新金融論壇”在京舉行。瞭望周刊社黨委委員、瞭望智庫總裁王建軍出席并致辭。來自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科技部、銀保監會、國家統計局、國務院參事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金融法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等機構的嘉賓,以及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國信達、浙商資產、華為等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就“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會議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羅旭主持。
論壇上,瞭望智庫與中國光大銀行共同發布了《2022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白皮書——商業銀行消費者服務治理體系(C-SAS)構建之策》,作為課題總策劃,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黨委書記、總經理蔡雪峰進行了詳細解讀。
《白皮書》通過調查總結我國商業銀行提升消費者服務能力的一系列舉措,結合專業領域最新理論和實踐案例,針對行業目標比較缺乏的消費者服務治理體系建設,提供了一整套系統方法論。這套方法論包括了戰略、策略、能力、配套等層面的九大項具體能力建設,并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維度提出了相關建議,為構建商業銀行消費者服務治理體系給出了有益探索。
何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與會嘉賓一致指出,如何在全球變局下穩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如何平衡好促發展與防風險的關系,如何理解并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是金融行業踐行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重點和難點。
中國進出口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兼行長李若谷認為,中國幾十年成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銀行體系發揮了貨幣創造的功能,實現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這個功能還不能放棄,中國經濟發展的原始積累任務還未結束。不僅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還很不充分,東部地區和一些大城市仍有許多發展不足的領域,還需要大量投資以完善經濟發展基礎。如何把握好促發展和防風險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是一個高難度問題。金融機構要提高風險識別、防范和化解的能力,這需要經濟管理進一步向市場化發展,包括項目的決策、利率的形成、外匯的使用等多個方面都要向市場化管理發展。
中國進出口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兼行長李若谷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進行主旨演講
國務院參事、中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指出,2035年我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必須增強緊迫感,從現在開始積極應對和抓緊解決人口老齡化加速帶來的養老保障問題,早行動、早準備,未雨綢繆,防危機于未然。除進一步增強和完善國家為主導的基本養老保障之外,也應加快企業年金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要加快發展居民的個人養老金賬戶,讓第三支柱不再成為我國社會養老保障的嚴重短板。一是加大宣傳解讀教育力度;二是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法規體系,夯實制度基礎;三是建立更加科學完備的政策支持體系,特別是財政稅收優惠政策體系;四是增加個人養老金金融產品供給;五是加強對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的運營管理;六是鼓勵發展專業養老的咨詢與顧問服務。
國務院參事、中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進行主旨演講
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表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推動經濟穩定發展,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生產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水平,讓中國經濟發展造福中國人民,也為世界和平發展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2023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應該做到“四個努力避免”,同時要解決好“四個赤字”問題。一是努力避免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二是努力避免在全球經濟衰退情況下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三是努力避免全球兩個平行市場的形成;四是努力避免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對全球能源和糧食價格的沖擊。解決這些問題,最關鍵的是要解決好現存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發展赤字問題。
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進行主旨演講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的基本制度背景,根據國家提出的金融改革的主要任務,在資本市場發展和完善金融監管方面仍有諸多重點工作亟待推進。資本市場方面,應持續改善上市公司結構的制度安排,包括實行注冊制、完善市場發行定價、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培育合格機構投資者、建立市場化退市機制等,同時大力發展資產管理市場,降低間接融資比重。金融監管方面,要建立“創新友好型”和“發展友好型”的監管體系,追求“好的監管”而非“強監管”“嚴監管”,同時提高監管的科學性,監管者要秉持專業精神有所作為。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進行主旨演講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黨委書記單強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化浪潮蓬勃興起,金融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必經關口。目前,金融數字化轉型在理念、機制、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破解的老問題和新挑戰,要著重關注幾項原則性問題,即心懷“國之大者”,踐行人民至上,堅持守正創新,樹立系統觀念,緊扣安全發展。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黨委書記單強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進行主旨演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表示,過去40年里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未來中國有望在碳中和的目標下,以新的綠色發展模式再創輝煌40年。因此,需要構建零碳金融市場體系來支持國家的碳中和戰略,讓市場發揮金融資源配置的主導作用,發揮碳價格發現和逼近的機制,配置資源找到價格;同時繼續提高零碳金融融資在整體社會資源中的比重,豐富銀行零碳貸款的結構和零碳銀行的產品,大力發展債券市場,優化零碳金融市場結構,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碳交易市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進行主旨演講
浙商資產副董事長、首席戰略官李傳全表示,資產管理公司(下稱AMC)細分行業作為金融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形成其獨具特色發展之路,化特色為優勢,更好地發揮其“金融風險化解,服務實體經濟”的戰略功能定位,是這個年輕行業持續面臨的重要課題。一方面,AMC要立足國家金融安全戰略,從效率的角度提升自身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能力;另一方面,建議監管層加快行業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及明確地方AMC的監管要求,實現行業的互聯互通及統一規則,推動行業進一步深化發展,進而助力國家金融安全戰略的實現。
浙商資產副董事長、首席戰略官李傳全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進行主旨演講
“金融為民”的新表現、新形勢、新內容
論壇第一主題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與會嘉賓指出,從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到促進普惠金融,再到完善金融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是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的發展原則和工作主線。
第一主題圓桌: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王建軍在致辭中表示,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連發18文,從貨幣政策調控、債務結構優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完善中國特色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大力發展直接投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等方面,對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進行了全面闡釋。金融業要體現中國特色,就必須為人民群眾更多想一些,為實體經濟更多服務一些,為防范風險更多自律一些,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更多努力一些。
瞭望周刊社黨委委員、瞭望智庫總裁王建軍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做主辦方致辭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局長尹優平指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要更加重視需求端,從供需兩端同時發力,以供需缺口的彌合為重要發力點,高度關注以廣大終端消費者為代表的內需主體,通過促進居民金融健康助力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使之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同時也可通過金融健康建設改善微觀個體的脆弱性,提升其金融韌性和對金融資源的承載力,為其追求美好生活提供堅實保障,從而助力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局長尹優平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副書記、秘書長劉峰認為,當前經濟形勢是危機并存、危中有機、??赊D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三個信心”,信心緣自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今年我國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下一步,銀行業要秉承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宗旨,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社會和民生發展的力度,有力有序做好重點領域金融服務,同時持續加強薄弱環節和弱勢群體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可得性、便利性。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副書記、秘書長劉峰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分析,金融的人民性至少有三個維度:其一,要更契合中國式現代化,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其二,要防止偏離以人民為中心的各種利益輸送和腐敗,表現為自娛自樂、資金和金融運行的自我循環、強調個體和小集體利益等;其三,要在普惠、科技、養老等領域有突出作為。我們要承認和接納中國的金融特色,但不能“躺”在這些特色上,人民性要求金融體系需要更好地去適應新時代、新理念和新發展模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蔡雪峰在發布《2022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白皮書——商業銀行消費者服務治理體系(C-SAS)構建之策》時表示,無論是黨的二十大報告為中長期發展做出的戰略謀劃,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23年中國經濟做出的具體部署,都充分體現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深刻含義。因此,金融機構要堅持“金融為民”的服務本色,金融從業者要深入研究消費者需求和心理,從戰略、策略、能力等方面形成完整的消費者服務治理體系,踐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
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黨委書記、總經理蔡雪峰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發布《2022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白皮書——商業銀行消費者服務治理體系(C-SAS)構建之策》
北京金融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李艷紅從司法層面進行了解讀。她表示,北京金融法院作為國家設立的專門從事金融審判的專業法院,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在思考,如何充分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充分履行職責使命,服務國家金融的高質量發展。金融審判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應確保金融案件公平公正審理,大力推進便利智能的金融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金融法治協同創新實踐。
北京金融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李艷紅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數據治理體系重在自立自強
論壇第二主題是“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數據治理體系”。
與會嘉賓認為,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數據治理體系存在諸多痛點、難點,應持續加快科技創新與技術應用,健全數據治理的國家安全保障體系,同時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作用,夯實數據基礎架構和標準,完善從宏觀到微觀的數據治理框架。
論壇第二主題圓桌討論: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數據治理體系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從看待數據的視角、數據的產生和治理方面對數據治理體系進行了剖析。第一,數據兼具私人物品屬性和公共物品屬性,從國際社會的規范來看,隱私保護和個人數據保護無法絕對化。第二,需要關注那些通過人與人的互動、人與物的互動產生的,能夠體現經濟社會活動的主體行為特征和可預言性的數據。第三,在數據治理方面,應重點關注對平臺、技術的治理,對數據的司法取證和證據保全,以及對算法的治理。
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梅建平認為,目前構建中國數據治理體系有三大難點,一是數據處理能力和數據治理需求不匹配,二是數據現有的權屬和受控有挑戰,三是數據的安全和隱私的保護水平還不足。要構建中國現代化的數據治理體系,首先要堅持自立自強,持續開展原創顛覆性技術研究,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推進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數據治理體系,持之以恒推動數據原創;其次要不斷深化數據治理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加快網絡強國建設創新;此外,要持續健全數據治理國家安全保障體系。
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梅建平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副主任李連三認為,要想更好地發揮數據要素作用,核心是在三方面加快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數據治理體系:第一,要素定價應以社會效益(福利)最大化為目標,讓數據應用本身變成一種公共產品,避免出現數據寡頭壟斷和對實體經濟的大規??刂?第二,數據要素有序流動應有完善的數據基礎設施支持,除構建傳統的信息聚合模式外,還需構建幾個具有公信力的信息聯通平臺;第三,數據要素高效流動需要統一的元數據基礎標準支持。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副主任李連三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黨委委員、首席統計師何強表示,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數據治理體系離不開完善的國家數據治理框架,應明晰國家高層政策意圖,夯實數據基礎架構和標準,有效實施數據托管和管理,深入推進數據整合、共享和可獲取性。在國家數據生態系統迅速擴張的過程中,包括金融機構、統計機構、互聯網監管機構等在內的很多數據利益攸關方的職能和功用都將被重新界定,進而加速推進國家治理的數字化、數據化和數智化。
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黨委委員、首席統計師何強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邵理煜表示,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和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興生產要素,良好的數據治理是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的重要基礎。商業銀行應深入開展數據治理,制定明確的數據戰略,建立包括“兩會一層”在內的清晰的數據治理組織架構,同時搭建全行統一的數據標準、數據質量、數據安全管控的數據資產管理平臺,完善大數據底座的支撐和數字化的人才隊伍。
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邵理煜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在華為全球金融業務部首席專家柳元鑫看來,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在于數據,數據治理工作首先要從頂層設計層面轉變數據理念、協同業務部門、明確數據職責、建立數據架構標準,持續改進數據質量。其次,上云已成為金融機構IT架構轉型的大方向,是建設金融機構數據平臺底座的重要路徑。此外,金融機構在完成數據治理支撐體系構建的基礎上,應做好數據的資源化、資產化,最終實現數據的資本化和數據資產的增值與變現。
華為全球金融業務部首席專家柳元鑫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表示,數據是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將數據用起來、交易起來,發揮更大的價值,才是數據治理的核心。監管部門和行業企業都應加快創新方法、理論和理念,用中國式科技創新開拓我國數據治理的新局面。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主持第二主題
經濟發展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基石
論壇第三主題是“建立保障金融安全和穩定的長效機制”。
與會嘉賓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保障金融安全和穩定的基石,面對房地產、中小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置等新問題、新風險,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都需要新認知、新對策,強化預警研判,建立長期、長效的金融安全保障機制。
論壇第三主題:建立保障金融安全和穩定的長效機制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相關負責人認為,金融風險是不斷動態演化的,評級良好機構和高風險機構處于不同風險演化方向和階段,風險傳染的性質和烈度不同,對其進行風險化解的方法、重點和難度也不一樣。因此,必須基于評級結果分類施策、分段管理,一體推進“治未病”和“治已病”。在忙于風險暴雷后被動滅火“治已病”的同時,也要更加關注事前防火主動“治未病”。小銀行的早期糾正、風險化解相對容易,需要更加重視的是資產規模全國排名靠前的外溢性更強的中型全國性銀行的早糾正、治未病。同時,需要不斷提高監管有效性(準入環節和持續監管環節),筑牢防范金融風險和金融安全網的第一道防線。
中國銀保監會山西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尹江鰲從動力、運行、約束三個機制層面對保障金融安全與穩定進行了解析。他認為,動力機制上,要通過高質量發展保障金融安全,只有經濟高質量發展才能真正保障金融安全;運行機制上,要通過完善治理保障金融安全,把握量變質變關系、需求供給關系、中央地方關系這“三大關系”,完善法規制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約束機制上,要通過加強監管保障金融安全,落實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管好業務、管好資金、管好人員。
中國銀保監會山西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尹江鰲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劉凡認為,當前需要用更積極的態度完善和規范市場,提高透明度,接受監督。建議堅持“中央確權、穿透監管”的中央登記托管制度;推廣柜臺債券賬務復核查詢機制應用于監控商業銀行違規吸儲;推廣中債收益率和市場隱含評級至貸款市場;設立信用債券指數期權,并允許商業銀行與理財公司進行保值型國債期貨與信用債指數期權交易。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國家金融基礎設施,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下一步將持續輸出自身能力,幫助更好地識別風險。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劉凡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中國工商銀行風險資產經營管理中心總經理、中國工商銀行信貸與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周冀平表示,要確保商業銀行整體資產質量穩定向好,須暢通風險資產的出口,使風險資產以適當的方式得以化解,同時努力推進風險客戶重組,促進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推進不良資產在社會整體層面的“出表”,形成風險化解的長效機制。這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也需要司法機構、銀行、企業、社會投資者等社會各方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中國工商銀行風險資產經營管理中心總經理、中國工商銀行信貸與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周冀平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在建立保障金融安全和穩定的長效機制方面,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監彭朗輝建議,宏觀層面應加快建設和完善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和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建立權責一致的風險處置機制,落實好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守住風險底線;微觀層面應落實金融機構及股東的主體責任,同時發揮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不良資產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專業作用。中國信達作為中國金融體系內化解金融風險的專業機構,一直持續深耕不良資產處置業務,堅持“逢包必競”,紓困救助困難企業,并積極參與大型企業集團破產重整和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化解。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監彭朗輝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在浙商資產戰略發展部總經理、研究院副院長馮毅看來,應高度重視金融風險傳染性、擴散性帶來的“大腸桿菌效應”,及時預警和處置風險,避免“一針不縫,十針難補”。一方面,應重視金融機構的自救機制,同時完善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的管理制度和央地協同;另一方面,也應因地制宜,精準化解風險,同時加強信息披露。更重要的是,“防范”和“化解”同樣重要,應在政策層面對“治未病”給予一定的傾斜。
浙商資產戰略發展部總經理、研究院副院長馮毅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做主題發言
瞭望智庫金融研究院院長聶歐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主持第三主題
瞭望智庫金融研究院院長聶歐表示,金融風險已從空轉風險、影子銀行等內生風險轉變為由疫情影響、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乏力、地方債務沉重等造成的產業風險、企業風險、財政風險,各方面觀念、認識、舉措都要及時轉變。轉變的關鍵之一,是從運動式整頓變為建立保障金融安全和穩定的長效機制,“治已病”和“防未病”要兩手抓,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補齊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制度短板。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創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